12月20日,以“开放、包容、发展——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的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2022)举行。此次对话会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部、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余名国际青年就党的二十大与新时代中国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
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与会嘉宾和国际青年
陈实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在致辞中表示,青年朋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体,也是持续推进全球发展合作最具活力的创造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青年交流对话、互学互鉴,有助于消除隔阂和误解,共同推动构建美好和多彩的世界。希望国际青年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更好了解新时代的中国;能够扎根中国大地,成为促进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能够心怀天下、主动作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董青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部主任董青表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育英才、学思悟、真开放的高校,一直秉持开放办学的宗旨,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互鉴中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欢迎更多国际青年前来交流,愿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广结世界之友,用团结合作的精神结伴而行,共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
刘利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指出,理解中国,离不开理解中国共产党。此次活动对国际青年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有很大帮助。希望国际学生们能够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实践,促进中外沟通交流,以言传德、身体力行,共同承担起青年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携手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建设、和平建设、发展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寰作嘉宾分享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副教授郑寰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少数能够进行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制定的政党。能否准确研判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积极回应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期盼,科学部署长远目标任务,考验着一个政党的理论勇气和执政能力。
王蕊作嘉宾分享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王蕊认为,青年党员下基层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使命”,为青年党员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人生历练,也有利于解决基层治理人才缺失问题。青年党员需要在党性引领下“扣好第一颗扣子”,帮助其在见识到中国最深刻最真实的现状后依然热爱、投身于党和国家的事业。
李春迪作嘉宾分享
中联部信息传播局新媒体处干部李春迪分享了由中联部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解读中国工作室、芒果TV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国道巡航》如何通过影像表达创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他表示,从事对外传播工作的青年应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心怀天下、勇于创新,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贡献力量。
林雅华作嘉宾分享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林雅华表示,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孤立的,只有基于对人类个体和多重文化的尊重才能够打破文明之间的屏障,促进文明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的塑造,进而开创丰富多元的文明形态。
徐豪作嘉宾分享
《中国报道》杂志执行主编徐豪认为,中国媒体人要向世界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要客观真实报道,主动面对和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关切;要守正创新,顺应媒体业态的变革趋势,推动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参与交流提问的部分国际青年
对话会设置了国际青年交流提问环节。与会青年们围绕活动议题,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国际青年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媒体在开展软实力外交中的作用等多个角度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